又是这病!“骨灰级”技术专家离世,年仅47岁
“中国互联网资深程序员陈皓去世”冲上微博热搜。5月15日,多个消息证实MegaEase创始人、资深IT技术专家陈皓突发心梗逝世,年仅47岁。
资料显示,陈皓出生于1976年,现年47岁,2000年左右,陈皓从银行系统离职,通过自学技术进入IT行业,先后曾担任汤森路透基础架构师和高级研发经理、亚马逊高级研发经理、阿里云资深架构师、天猫开发总监等职务。
在IT行业知名内容社区CSDN,陈皓曾以网名“左耳朵耗子”发表过《“一天宕机三次”,为什么高并发这么难?》等数篇强专业性的文章,为社区内活跃用户。2017年,他创建MegaEase公司,并于2021年4月4日获得CSDN、奇迹创坛、相泰投资的A轮投资,交易金额为千万级人民币。
陈皓离世后,MegaEase方面曾发布消息称,其家人目前沉浸在极度悲痛中,希望外界“不要打电话或发短信给陈皓及其家人”,另外,目前该公司仍在正常运转,“会继续按照陈皓先生的遗志完成他未竟事业”。
警惕!心肌梗死发病年龄越来越提前
在陈皓的朋友圈中有这样一段话——“越到中年越能感受到,一个良好的生活作息是高效生活和工作的基础”。
为了遵循良好的生活习惯,22点就开启就寝模式的陈皓,曾在朋友圈因无法及时回复信息而作出解释。然而,这也未能让他逃过一劫。
陈皓朋友圈截图
以前提到心梗,大家总会忍不住把它和老人联系起来,实际上,心梗发病正呈现年轻化趋势,且年轻人发生心梗往往更为凶险!据统计我国发生心梗的平均年龄为62岁,但近几年来,45岁以下的中青年群体,心梗发病率逐年上升,15-29岁、30-44 岁年龄组发病率分别以年均14.57%与 6.40%的比例上升。
年轻人发生心梗为何更凶险?
▍梗得突然
老年人的心梗常常存在多支血管病变,容易引发心绞痛,可以作为心梗发生前一个较为明显的警示症状。
但年轻人的心梗,多是由很多因素导致患者出现高凝状态形成急性血栓,致使血管闭塞,从而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往往发病更为突然,不易引起注意。
▍没有“备用血管”
由于老年人的血管就像陈旧的水管一样锈迹斑斑,容易造成心肌缺血,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心脏会建立起血管的侧支循环,也就是在主要血管旁边长出像“小树枝”一样的侧支血管,进行自我保护,维持血氧的供给。
年轻人的心梗来得突然,心脏血管还没来得及长出“小树枝”,就突然被堵塞了,因此心脏来不及代偿,更容易造成恶性心律失常、 心源性休克等凶险的情况。
心梗并非悄无声息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01.颈部、嗓子难受
心梗发作数天前就可能出现,嗓子或颈部的不适、堵塞感,也常伴有大汗症状。
02.上肢和左肩痛
心脏缺血导致的疼痛,也可能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小指及无名指。可能心梗发作时出现,或发作前数天就出现不适。
03.持续后背痛
有些心梗患者的疼痛会放射到后背,出现持续的后背疼痛。女性相比男性更多见。
04.持续上腹痛
有心梗病人会把胸痛当成“胃痛”,感觉上腹部或肚脐周围有压迫感、灼烧感等。心梗发作前数天就可出现。
05.牙痛或下颌痛
少数情况下,心梗也可表现为牙痛或下颌疼痛。但又说不出具体哪颗牙疼,感觉上下多颗牙都疼,并也多伴有大汗。
怀疑心梗该怎么办?
正确的步骤做法:
1.出现胸痛症状可含服硝酸甘油(服用前要测量血压,如血压低则不要服用),如持续15分钟以上不缓解,不要再含服,及时拨打120;
2.等待救护车期间让病人静卧,不要让病人有过多活动;
3.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使用附近的公共AED设施)。
千万别做这几件事
❎ 喝口水先缓一缓:
心梗的黄金急救时间是2小时左右。当患者尤其是老人,出现高度疑似心梗的症状,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 自行开车去医院:
自行开车一旦途中病情加重或发生猝死,则无法及时应对,还可能增加事故几率。所以不建议自行驾车;
❎非要去有名的医院:
不要耽误时间舍近求远。要听从救护人员的指挥,前往最近的可以进行急性心梗的诊断和急救的医院;
❎做支架犹犹豫豫:
如果医生建议放支架来治疗,要相信医生的判断。就算那时患者的状态可能看起来还可以,也不要有再观察观察的想法,以免贻误时机。
日常生活如何预防?
预防心血管疾病,我们要从诱因入手,积极预防。
1.定期测血脂:40岁以上健康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每年查1次血脂;已有异常的人群则建议每3-6个月查1次。
2.定期测血压:没患高血压的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高血压患者,最好每天都测量。
3.科学运动,推荐“快步走”:建议每天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左右,长期坚持一定程度上能延缓早期动脉硬化进展。
4.注意均衡饮食:适当多吃些粗粮,新鲜果蔬,蔬菜最好每天吃300~500克。低脂、低盐、低胆固醇饮食。
5.戒烟限酒:戒烟限酒、保证睡眠对心血管健康很有益处。其中戒烟尤其重要!
6.积极治疗慢性病:在医生指导下控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不擅自停药减药。
来源 | 广东卫生在线综合澎湃新闻、央视新闻
责编 | 吴晚
编辑:吕凌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