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巨头左晖,除了千亿身家大幅缩水外,有心人还应该关心什么
有些人活着,但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但永远活着。
这两句充满着辩证思维及深刻洞见的诗,原是著名作家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
但这些文字却没有被时间的河流埋没,反而在经历了岁月验证后影响力更胜往昔。
放眼如今这个嘈杂的社会,每时每刻都有新闻发生。
那些原本在暗处的不端行为,一旦与网络相连,必然引发潮水一样的围观和评论。
当事人的信息被公布于众,喜提 “社会性死亡”,这就是典型的“有些人活着,但已经死了”。
但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仍然可以找出很多个“人死了,但永远活着”的正能量案例。
链家的创始人左晖无疑也属于这类。
这位31岁创业的山西人,一手改变了一个行业,却在收获巨大成功后突然离世。
回顾这段历史浮沉,笔者无意去歌颂所谓片面的伟大。
总结出一二,也只为与那些想要做点事的人们一起思考,共同启发。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1992年6月的北京。
从陕西老家渭南到北京上了四年学后,21岁的左晖走出了北京化工学院的大门,走向社会。
稍微了解点改革开放史的人都知道,90年代初最吸引有志青年的地方,要么是深圳和海南,要么是上海。
市场经济下的大潮下,想要下海挣钱的人们纷纷往南方奔流。
那时的北京,吸引的都是那些有着摇滚音乐梦想的文艺青年。
没有离开的北京左晖选择了留下,当时的大学生毕业国家还是包分配的,计算机系毕业左晖被分配到了北京的一家化工厂做技术员。
只不过干了小半年后,左晖却辞职了,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是找不到什么好工作。
计算机这个在日后因为中国互联网崛起而变得吃香的专业,在当时的北京却只能吃土。
敲不了键盘,写不了代码的左晖只能干起了软件销售,这一干便是三年。
当下海的创业潮一浪高过一浪,左晖终于也动了创业的心思。1995年,他跟另外两个朋友合伙开了一家财产保险代理公司。
网上广泛流传着左晖靠卖保险挣的自己的第一桶金——三年赚了500万。
如今这段历史已经难以考证,左晖却要在三十而立之际做出人生新的选择。
2001年出现了一个新词——北漂,据说是因为当时光在北京海淀区,就有10万没有北京户口的打工人。
若干年后,北京人汪峰更用一曲《北京北京》唱出了北漂一族的挣扎和无奈。
居北京大不易,从早年间的地下室,再到1999之后开建的天通苑和回龙观,无一不见证了北漂人的奋斗史。
为了租房,很多人上过房屋中介的当,而左晖自己也被中介骗过。
也正因为如此,2000年左晖在北京朝阳的甜水园北里开了一家房屋中介公司。
左晖给这家名叫链家的新公司定了个规矩:我们不赚差价,只收中介费。
消息一出,立马被同行嘲笑。
因为当时几乎所有的房屋中介都是靠租金差价挣钱,房东要3000一个月,中介往外报起码就是4000。
除了吃差价,大量的中介还会用所谓户型好、价格靓的假房源来钓鱼。
只等心急租房的北漂们一个个往火坑里跳。
而链家却推出了真房源行动,左晖更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起了真房源基础数据库。
面对市场上的潜规则,左晖成了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那个。
他没有那么大能耐去改变环境,他能做的只能是接受员工和客户的双重选择。
所幸链家和左晖最后都熬过了残酷的初创期,很多人都想知道左晖有什么秘诀,但从事后来看,链家根本没有什么秘诀和法宝。
如果非要说原因的话,那第一桶金带来的底气也许更为有用。
快速上涨的北京房价让链家走过了创业的第一个十年。
在第一个10年里,左晖的所有动作都围绕着规则和人性展开。
一个想要做点事的人,即使不寻求主动打破原有规则,也会要学会在旧规则的共存中建起新规则。
在二手房买卖这样混乱的市场环境里,混水摸鱼和清者自清都可以是选择。
左晖真正厉害的是,他很早就意识到,二手房行业最重要的资源不是房源,而是经纪人。
一个让客户信任的经纪人,并不用花言巧语巧舌如簧如簧,而只用提供详尽信息,熟悉交易流程,用心服务客户。
左晖追求并成功在链家实现的,就是让链家的房产经纪们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生意,成为有尊严的服务者。
2013年,链家已经在全国开起了1000家直营门店,但左晖却被确诊为肺癌。
为了治疗,他的肺部被切除了三分之一。
换做是其他老板,最正常的做法应该是找个职业经理人顶着公司,自己安心养病,毕竟挣到的钱早就够花了。
但左晖却再次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无从知晓左晖在长达两年的治疗期是如何思考的,但他复出之际,链家却吹响了全国扩张的号角。
2015年2月,链家先是并购了成都最大的二手房中介伊诚地产。
3月,链家又接连并购深圳中联地产和上海德佑地产两个大房产中介。
没有被癌症打倒的左晖迸发了更多的激情,之后还有杭州的盛世管家、北京的高策地产、广州的满堂红,接二连三成了链家的合并对象。
2015年中国最大的风口是O2O,而左晖的链家无疑踩中了房地产互联网的风口。
在链家大笔往外掏钱并购的背后,是一大批中国顶级投资机构对链家真金白银的投入。
所以外界开始盛传,链家要做大规模后上市。
就在传闻越描越像之时,链家却强调了5年内没有上市计划。
一贯喜欢用公开信传递声音的左晖,只为2017年的链家设定了1万亿交易额的目标。
如果链家真能达到这个数字,那就意味着链家占到了全国商品房总销售额的10%。
到那时左晖不再是北京最大的中介头子,而会是全世界最大的房产中介老板。
前面故事讲得通,后面资本跟的紧,这样的案例在2015年前后太多太多。
如果只左晖停留在这个层面,链家早晚也能上市,但左晖就不会有那么高的江湖地位了。
从2015到2018年,正因为他清楚地看到了房地产互联网的机会,所以左晖更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要做的并不是一门流量生意。
房地产互联网和所谓的互联网经济根本不是一回事。
因此在那几年,左晖推进链家前进的方向,始终围绕如何解决如此低频和复杂的交易而展开。
在这个阶段中,链家也在试错。
经历过互联网金融的泡沫和反噬,关于链家负面的声音更是不绝于耳。
但左晖却看得很坦然,链家并不是完美无缺,也会存在很多问题。
链家所做的,无非是把基础的房地产交易服务的品质做的好一点。
没有改变世界的雄心,也没有定义行业的野望。
这就是左晖和链家在创业前十五年的真实。
作为创业者,左晖只是在思考链家的现在和行业未来之间的差距。
这样的左晖,清醒的让人可怕。
与此同时,时间又成了他最大的敌人。
左晖用行动证明了一点:正视残酷的现实,才是取得成功最大的先手。
2018年2月28日,一夜之间贝壳找房的广告充斥大街小巷。
左晖给贝壳找房定义的愿景,是帮客户找到属于自己的家。
作为理工男的左晖自己算过账,即使哪一天链家从8000家变成80000家,作为O2O的中介公司,线下的规模和体量终归是本成本账的。
要想要实现贝壳的愿景,就必须要打造承载所有线下中介公司的平台,放大客户规模和房源基数。
贝壳的创立,更像是左晖自己革链家的命。
链家从上到下全部进驻贝壳,贝壳还继承了链家原有的真房源数据。
链家内部的ACN协作机制成了所有加入贝壳联盟的中介公司共同的底层分配机制。
在以前的中介行业,房源就是利益。
拿到房源的经纪人都自己捂着,偷偷找买家。
即使有些公司要求录入系统,但为了自己的利益,经纪人也会想尽办法线下成交。
贝壳ACN的核心逻辑是拆流程、分利益。
把房源交易的各个环节拆分,每个环节对应房源录入人、钥匙的持有人、房子的带看人、客源成交人等,每个角色都会根据不同的贡献在CAN体系下得到相应的利益分成。
这也算是左晖所说的众多“难而正确的事情”中的一件。
了解左晖的人都知道,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那句“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因为左晖已经足够成功,像成功者学习又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所以这就出现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都在讨论,到底什么才是“难而正确的事”。
很多企业家和创业者,甚至由此引申到发展战略和战术的辩证关系。
在左晖的访谈中,他也没有明确定义什么才是“难而正确的事”。
但言语之间却是很基本的企业经营问题——企业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做什么事情能换来长期的愉悦感?
左晖口中正确的事,大概就是指必须要创造价值
但是在创造的价值的路径中,要选择难的路。
当然这是笔者的一家之言,如果摊开来讲,不管是经营事业还是家庭,每个人理解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
抛去深刻的解读,左晖的贝壳找房在市场中的表现十分亮眼。
2020年12月31日,贝壳找房全年GTV(房地产代理服务交易总额,新房+二手房+租赁)人民币3.5万亿元,同比上涨64.5%,创下历史新高。
贝壳平台连接的经纪人超过49万,同比增长37.9%。
连接的经纪门店数超过4.69万家,同比增长25.1%。
另一个变化是贝壳新房业务的成交占比超过了传统二手房业务。
从1998年启动房改之后,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1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房地产的新房市场,一直沿袭的是从政府到开发商再到买房人的价值传导逻辑。
从买房前到买房后,中间还有不同类型的公司分食蛋糕。
诸如销售代理公司、广告代理公司、渠道代理公司等等。
但贝壳找房一上来,就可以把这些公司的饭碗全都端了,只要房地产公司具备看房条件,贝壳找房平台上的所有中介就能完成找客户和带客户。
在房地产销售越来越难的行情下,贝壳找房成了许多开发商需要傍的大腿。
而现在的贝壳找房,业务进一步扩张,更能帮客户对接装修了。
2020年8月13日,贝壳在纽交所敲钟上市,但是2021年5月20日,左晖却因肺癌恶化去世。
相比较他的创业史,普通人更关心他的财富——譬如千亿身价缩水、有钱难保健康这样的标题更能吸引眼球。
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成功的创业者,笔者认为对于新一代创业者,左晖留下宝贵财富是持续关于“价值观”的思考和实践。
价值观无关对错,它是一种选择。
就像当初左晖不赚差价、死磕真房源就是一种选择。
让经纪人本分,做有尊严的服务者,也是一种选择。
其实笔者更觉得用“偏见”来形容价值观更为合适——它让你只看到眼前的路和相信的方向。
回顾左晖的故事,他的价值观就是要用最难的方式创造价值,不要去走所谓的捷径。
靠着这套价值观,左晖从链家成功做到了贝壳。
这是他成功的真相,也是别人想模仿都模仿不来的残酷现实。
那最后问题来了,你的价值观是什么?
它对你的人生和事业成功,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