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实体商铺、饭店倒闭,药店、网红店开了满大街,这是什么情况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怪,商场里面冷冷清清,原本红火的商铺和饭店一个接一个倒闭。但街道两旁的药店和网红店却越来越多,两种风格的撕裂下,人们的生活在热闹和冷清中左右横跳,现在的人到底怎么了?
实体店倒闭、商场冷清
生活在越来越便利的同时,商店却越来越冷清。无论是大型商场还是实体饭店,能开张正常营业的商家都少了很多,更多的是关门歇业或者重新出租。
但另一方面,只要走出了实体店铺为主的商场,人们就能看到热闹的街市人流如织,每条街上的必备店铺“药店”、“网红店”。
根据发改委的统计,仅仅去年上半年,全国就有46万家实体店倒闭,到了去年七月,全国每天都有着4万多家企业在停业。
如果说当时的实体店倒台,是因为疫情连续三年的冲击,那么现在这种略显畸形的市场状态,又是什么促成的呢?
根据中国连锁协会给出的报告,也显示运营中实体经济的销售情况在2022年有所改善,但线下交易率大大降低,相反线上销售快速增长。种种表现都在告诉我们线下市场在逐渐缩小。
战线完整,家居齐全的连锁超市在2022年到现在都节节败退,何况一些小本生意不加入连锁的门店。他们面对的市场更加严格,销售额也愈加惨淡。
所以现在以服装、家居等为主的门店,面对着有限的客户和成交额。而且如今的消费者到店更多是为了“体验”,等挑选好之后又会在网络上“下单同款”。这一来一回,门店什么都没捞到,不仅赔了人力成本,还赔上了仓储成本。
这种“双输”的局面,在一方面导致了实体商店关门歇业,另一方面则促使了地摊经济的兴起。可无论街道两旁的实体店怎么换人重开,药店总是屹立在原地不倒,一天没有几个顾客的药店,又是以什么维生的?
药店维生
如果说起药店的营收机制,就要聊一下目前连锁药店的经营模式了。对大的连锁药企来说,总部有一个负责物流配送的大仓,门店只需要配货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医保卡的使用范围扩大,也为药店赚足了好感。城镇居民每个月都会有笔钱打入医保卡,如果不用来买药,这些钱就完全用不到了,而药店给了消费者们更多样的选择,不仅可以用来买药,还可以替家里的人买保健品,也算是一举两得。
而最重要的,是城市间“以小区”为中心的消费经济。药店开在小区旁边,居民们有个头疼脑热直接去门口药店买了药就可以用,不用受网上购物的等待之苦,想要就可以立刻买到。
人们生病时,药店在维护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也成了精神上的一种心灵寄托。租房的时候只要看到家旁边有个药店,看着就安心。
和这个道理相似的,还有一些网红店和美食店。在民以食为天的大背景下,没有人能够逃过“网红美食”的吸引力。而且从事餐饮,也是创业和奋斗门槛较小的一种“尝试”。
可在这种“尝试性创业”的风潮下,我们往往能看到家门口的美食店,半年换了好几种美食,仔细一看连老板都换了。来来回回的“网红喧闹”剩下的不过十之一二,看起来光彩炫目,也是当下“视觉经济”的一种极端表现。
而价格虚高的产品,注定会被市场淘汰。
网购挤压
疫情的影响下,人们慢慢了解且习惯了网购,曾经三五好友“相约逛街”的风潮,也都成了小概率事件。人们逐渐更依赖网购,网购节省下来的更多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而且对产品的需求,也可以被准时到达的商品完全满足。
而网购最大的优势,就是便宜,同样的商品,门店往往要加上房租水电和人工,但网购则不需要,便宜也可以完美抵消其到货缓慢的缺点。随着防疫常态化的进行,各地的物流都有了进一步的恢复和升级,原本的“次日达”、“当天达”、“空运”都已经投入使用。
在多种购物服务的场景中,实体经济被网购和疫情连续夹击,冲击的支离破碎。现在的人们对刚需产品的定义,仅剩下美食和药品。所以现在的街道繁华,才会以这两样为主。
线下消费重点的偏移,是电商和实体经济对垒的必然结果,而之后的对局要如何改变,还要看双方如何主动出击,夺得用户的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