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心声】陈信:寄情于“结” 讲好“结”文化品牌故事
播放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中国绳结艺术源远流长,是我国优秀传统民俗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承载着无数种感情,每一个结都是爱和希望的象征”,结绳记的创始人陈信在接受中国财富网采访时表示。
作为一家拥有20年历史的中国古法结绳技艺原创品牌,陈信直言,“要做到文化自信,我们不是文化的再造者和始发者,我们是结绳文化的解读人和传承人”。
陈信表示,结绳记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东方韵味的中国古法手工结绳记品牌,讲好结文化品牌故事,力争走出国门宣扬东方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和文化内涵。
记你所愿,解读结绳背后文化内涵
陈信表示,“图个吉利,就来结绳记,记你所愿,寄情于结,绳皆有灵”。作为一家中国古法结绳技艺的原创品牌,结绳记的灵感取自结绳记事。上古时期,祖先用绳子打结的方式来记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然而,在早期调研时,陈信发现,结绳记事不是“结”最早的起源,结绳记事是“记事结”,而更早的结则是“工具结”,有了这个基础,人们才发现绳子的易得性、可塑性、多变性,不同的“结”代表不同的事情,逐渐衍生出了结文化。
对于结文化,古往,结识、结交、结拜,结伴同行,“结”承载着无数情感的记录,因“结”与“吉”谐音,在中国人心中,吉,拥有丰富多彩的内涵,福、禄、寿、喜、财、安、康,都是“吉”的范畴。
“绳结,是东方文化底蕴的载体,可以真正表达出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感情”,陈信表示,今来,结绳记真正想要打造的是中国的文化品牌,挖掘结文化背后所蕴藏的历史价值,讲好品牌故事,将中国优秀的文化内涵编于绳结之中,提升年轻群体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拒绝机械化,为手工艺人打造自信的“圆梦平台”
陈信表示,结绳记自创立之初,不断完善供应链体系,致力于打造手工艺人的“圆梦平台”,让这些手工艺人可以自信、自强,用双手创造财富,真正成为文创品牌的供应商和黄金珠宝承接配套服务商。
在介绍“圆梦平台”时,陈信坦言,“我们目前在河南淅川、重庆涪陵等40余个乡镇建立手工扶贫工坊,随着订单的日益增多,结绳记目前大约有近3000名手工匠人,其中有30%的手工匠人是建卡贫困户,30%是来自残联的残疾人,还有30%是无法外出务工的老人和小孩,通过非遗技艺传承反哺手艺人,让这些手工匠人利用碎片时间,用双手创造财富,充分体现自身价值”。
同时,陈信称,为了让结绳技艺得到更系统化、标准化的传承与发展,结绳记成立了专业的结绳技艺培训学校,让结绳文化推陈出新,可以持续传承和传播。
然而,随着数智化的发展,智能化和无人化已经“席卷”整个消费市场,在谈到“未来机械是否可以代替人工”时,陈信直言“结是机械无法去替代完成的。要想传承古法手工工艺,就要拒绝机械化。不光是因为机械还无法将内敛含蓄的东方文化倾注在‘结’里,机械还无法逾越人工来完成绳结的拧头”。
文旅助力非遗,用小绳“编”出大精彩
近几年,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对冲之下,文旅消费需求被严重稀释。然而,随着国风元素、非遗传统文化、强IP与消费行业深度链接,青年群体,尤其是“90后”“00后”展现出了极大的消费热情和强劲的消费能力。
陈信表示,在最困难的情况下,结绳记表现依旧坚挺,近年来全国线下新增店铺超70家,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近百家店铺。不仅陆续与故宫文创、国家宝藏、国家图书馆、敦煌文创等品牌合作,成为其文创品牌的绳结供应商,还与《最好的我们》《名侦探柯南》《我和我的祖国》等电影以及北京灵光寺、上海城隍庙、南京鸡鸣寺、浙江普陀山等寺院合作联手打造文创强IP产品。
谈到传统结绳技艺时,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五代传承人的陈信表示,“结绳技艺是中国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三年,结绳记也完成了六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认定工作,如古法流苏的制作技艺,包括藤缠金的编织和制作技艺,还有朝珠的制作技艺,包括玉玺上面丝绦的制作技艺,九乘金刚结的制作技艺等”。
《中国消费预期指数报告2022》中指出,国潮经济在各个消费细分领域依旧热度不减,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升级的重要引擎。同时,品牌力也逐渐成为驱动增长的关键要素,让更多企业和行业正回归品牌价值创造。
银河证券表示,在当前“内循环”的市场主线中,供给端与需求端均存在“中国制造”的市场空间,“国潮”优势将进一步体现。消费品零售企业开始转型升级,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相结合,在生产端巧用传统原材料,注重研发创新,生产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在销售端传播弘扬中华文化,打造知名特色的“国潮”品牌。
对此,陈信表示,“国潮兴起已经是大势所趋,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文化自信,我们要打造具有东方韵味的中国古法手工结绳记品牌,讲好结文化品牌故事,力争走出国门宣扬东方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和文化内涵。”
统筹:程千千
作者:贾钦然
编导:刘向彬
摄像:陈学强 赵嘉嘉
监制:孙亚琼 孟思涵 雨天
中国财富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