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伙被冒顶替上中专,8年后顶替者成副镇长,男子索赔183万
【案例摘要】
2018年8月,在相关工作人员的走访调查后,终于帮助农村小伙杨登科证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而冒用他身份信息被分配工作的黄登科,是冒名顶替的,且在冒名了8年的今天已经爬上了副镇长的职位。
于是这位假冒他人的副镇长被吴起县纪委开除了公职和党籍。但这并不是杨登科诉求的,杨登科想获得的是因为被冒名顶替导致迟迟未能被安排的工作。
1999年,初中毕业的杨登科,参加完考试,填报了自己最想去的延安市农业学校。如果杨登科能顺利进入这所中专就读,那毕业后就可以被分配工作。可在家苦等的杨登科一直没能等到录取通知书。
以为落榜的他,便不再幻想分配的事情。之后他办理户口迁移的时候,却被告知杨登科的身份信息已经迁走,杨登科以为弄错了软磨硬泡才使得自己的户口迁移成功。其间,有无数个线索向他透露,他被冒名顶替了,但他却没在意。
直到2005年,他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办事的时候,工作人员说他的信息已经参加工作了,所以服务台前的这个杨登科无法再继续办理。杨登科这才明白情况,经过多方寻找找到了使用他身份信息的黄登科。
于是便有了开头一幕。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他常年奔波,花费高昂。这期间他父亲病死,妻子和儿子也离他而去,为了奔波此事,他落得家徒四壁的下场。杨登科一气之下把涉及此事的多所单位告上法庭,要求县里给自己安排工作,并索赔183万补偿。
【以案释法】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假冒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或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黄登科因为顶替杨登科获得中专录取的资格,并且在中专结束后替杨登科取得被分配工作的待遇,因此触犯了刑法。对其开除公职和开除党籍只是纪委对黄登科的惩罚。接下来黄登科还将面临着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管制的惩罚,为其行为付出代价。
本案后续,杨登科并没有取得诉讼的胜利。因为根据警方和法院的走访调查,黄登科之所以能够顶替杨登科,是因为黄登科的父亲反映,之所以能成功冒名顶替,是杨登科父亲偷偷将录取通知书转让给自己,自己于心不忍,便出了一些费用。
之后杨登科的父亲反悔,双方又协商给了部分钱才结束争论,当时村支书杨占权也在中间调停过。虽然杨登科的父亲已死,但黄登科的父亲却完整地将事情经过全盘托出,杨占权虽不清楚两家的交易,但他明确知道黄家确实有支付过3000元给对方。
至此,本案一切都结束了。杨登科无处核实事情的真相,并且家人也都离自己而去,自己这些年为了打官司,已经花光了全部家当。
即便是杨登科的客服将杨登科的录取通知书卖给了黄登科,那黄登科冒用杨登科的身份信息去上学和分别工作,依旧是犯罪行为,因此对于黄登科的处罚是不会变的。而杨登科父亲这边,应该卖录取通知书,也必须面临治安管理处罚。不过由于其人已经去世,便不再追究。
在当年信息闭塞的年代,冒名顶替的情况层出不穷。一旦这种行为发生,对两家都会造成伤害。首先是对被冒名顶替的一方,被顶替的一方在早期明显学习水平更胜一筹。最终结果却是自己努力获得的果实被他人窃取,导致自己的生活心酸贫困。
对于冒名顶替的一方来说,虽然冒名顶替上学时候的行为很可恶,可入学后的学习以及工作后的打拼,却实实在在是自己努力完成的。随着真相的公布,自己受到了顶替的惩罚,也让这些年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
所以冒名顶替其实是个害人害己的行为。早些年存着很多学习好的学生因为没有考上理想上的学校,便把自己拿到的其他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卖给其他人,让其他人冒名顶替去上学,而自己换一笔资金供自己复读使用。
这种做法的当事人当时感觉很划算,但未来户籍的牵绊会衍生出一堆复杂的事情。并且这已经是涉嫌违法犯罪行为了。
好在如今的网络发达,全国的各种信息都联网绑定,使得这些投机取巧的事情被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