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轮摩托衰落的思考!
金轮摩托、一奔万利,这是早期金轮摩托的广告词,虽然现在金轮摩托在行业内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但你可曾知道,九十年代末的金轮摩托,曾达到年产量近40万辆,完全有实力冲击当时的一线品牌。
金轮摩托是金轮集团快速扩张的产物,而金轮集团的主业并不是摩托车制造,而是锦纶帘子布制造。金轮集团创始人陆汉振是位传奇人物,他的创业奠定了慈溪锦纶帘子布产业在中国的江湖地位。
1955年出生的陆汉振十几岁时就开始在慈溪街上卖爆米花,以此谋生。一个小炭炉和一个炮弹似的圆铁筒,然后嘭的一声,唤起了多少70后80后的童年记忆,但爆米花机体积小,燃烧时间久,产量有限,为了生意更好,陆汉振对自己的爆米花机进行了改进,结果一次出爆米花的量增大了,自然节约的人们等待的时间,于是陆汉振的生意特别好,他也通过爆米花积累下人生第一笔资金,还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自行车,成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然,爱动脑筋的陆汉振很快就不再满足于靠这种简单的劳动赚钱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陆汉振看到一条信息,用于制造轮胎外胎骨架材料的帘子布市场紧缺,中国市场供货有40%缺口,每年得花费大量外汇进口。陆汉振想,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轮胎的用量肯定还会越来越大,因此生产帘子布肯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1987年,陆汉振掏出所有卖爆米花赚的钱,并卖掉那辆拉风的自行车,东拼西凑筹到2500元,在一间破房子里成立慈溪改性塑料厂。这是全国第一家生产锦纶帘子布的乡镇企业,也正是金轮集团的前身。金轮集团的命名可能就源自锦纶,锦纶是产品名称,于是换了个同音的品牌名称金轮,工厂投产仅半年,就收回全部投资。
1988年,尝到甜头的陆汉振决定,以10倍投资再办一个新帘子布厂,紧接着,第三个、第四个厂子也诞生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陆汉振锦纶帘子布的产值达到2.6亿元。这还远远不够,陆汉振不仅将锦纶产业越做越大,还打造出一个横跨化纤纺织、热能发电、摩托车制造、房地产开发、国际贸易的集团企业,将产品远销国外,并在18年里实现累计收入182亿元。
摩托车就是1993年上马的项目,90年代初,谁都认为摩托车是朝阳产业,陆汉振上马摩托车制造项目也是趋于赚热钱的想法,但是,金轮集团造摩托车的起点可比一些无锡的乡镇小厂起点高多了。因为那时的金轮集团就不缺钱了。所以,那时的金轮摩托在质量上比当时的嘉陵、大阳稍微差一点点,但比无锡的捷达等产品质量要好很多,而且价格实惠,外观造型好看,于是迅速打开国内市场,销量最高的98年,金轮摩托竟然冲击40万辆的年销量,这在当时已经妥妥的冲上了一线品牌的位置。
可是盘子大了,管理起来就困难了,在陆汉振的所有产业中,只有帘子布才是主业,陆汉振一直牢牢的掌控在手中,而摩托车产业因用人不当,管理混乱,在2002年以后,摩托车行业竞争加剧,金轮摩托就慢慢的被国内市场所挤压,销量逐渐下滑,后来金轮集团腾笼换鸟,将锦纶产业外迁,原有的产业地盘进行房地产开发。摩托车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只是仍挂在金轮集团名下。
现在的金轮摩托每年的产销量只有一万台左右,还包括出口,销量惨淡到行业内几乎看不到产品,听不到声音。金轮摩托车是陆汉振盲目扩张的产业,这也就决定了金轮摩托衰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