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评丨卖“鸭肉”可以,但不能“挂羊头卖鸭肉”
近日,被曝光带有拼接肉性质的“假羊肉卷”,“假肥牛卷”受到了网民们的广泛关注。某高校食堂违规使用鸭肉冒充牛羊肉被执行行政处罚;某知名火锅品牌因为门店中使用的“羊肉卷”被检测出含有鸭肉成分被当地市场监管局立案调查。
事实上,掺杂了猪肉,鸭肉的“牛羊肉混合卷”在市场上并不鲜见,而且在多个电商平台均有这种“调理肉卷”的销售链接与供货渠道。“羊肉卷”,“肥牛卷”作为火锅,自助餐,烧烤等餐饮门店菜单中的“熟面孔”,深受食客们的喜爱。虽然在一些互联网社交平台上早有牛羊肉卷掺杂鸭肉“风声”的存在,但依然难抵消费者的热情。
在此问题上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既要关注经营端的商品定位定价以及坚持食材透明原则,也要重点把握供货端的主观导向,做好食品安全保障。
对于餐饮门店而言,这种“挂羊头卖鸭肉”的行为无疑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含有鸭肉成分的肉卷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中披着牛羊肉“面孔”存在,首先在于乘了监管端的评判之“隙”,“门店是按照真羊肉市场价格购买的送检食材,不存在知假售假的主观故意”这样类似的说法可以推掉部分责任。其次,这种“调理肉卷”多在涮烤类餐饮门店中出现,香料添加与辛辣的口味足以掩盖其肉质,味道等特性,教消费者难以分辨。就火锅而言,人们早已在味蕾的刺激中“迷失自我”,又怎么能分辨出带有牛羊脂肪,且有食品添加剂调味的“调理肉卷”与原切牛羊肉卷之间的区别?
但只要加工处理过程合格,检疫放心,在食品安全上过了关,标明鸭肉也“无伤大雅”。一些走“亲民路线”,价格相对不贵又好吃的“牛羊肉卷”也很受欢迎。
重要的是,不仅要卖“放心肉”,更要注意别把“鸭肉卷”卖出“羊肉价”。部分餐饮经营者低价进货,用“鸭肉卷”来代替“羊肉卷”,从而谋取利润,是一种损害消费者利益且破坏经营底线的行为。市场监管固不可少,但有限的监管资源又意味着不可能对“假牛羊肉卷”时时监管。要让经营者明白,“有利可图”,不代表就能“唯利是图”,有几分货就卖几分的价钱。商家确立诚信经营原则,在自己心底里有一把“尺子”才能实现长效治理。
市场监督与管理部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也要持续发力,为消费者做好保障。对于线上线下打着为火锅门店提供“仿羊肉卷”,“仿牛肉卷”等旗号具有主观欺骗性的供货商应予以取缔。督促整改相关商品中带有所谓“牛羊肉风味”等容易误导消费者的标签。同时,也要追溯餐饮门店的货物来源,对成分不佳,防腐剂添加过量,肉制品加工处理环境不卫生等问题应予以重点关注,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门店治理,则要从维护食客知情权的角度出发,结合商品实际将定价设置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
建立在食品安全合格基础上的“假”,原则上并非不可接受。在价格高低上予以提示,在配料表中给予说明,消费者自然可以意识到所食用产品的肉质成分如何。例如十来元每份的“牛羊肉卷”,消费者与商家自然都“心照不宣”,既满足了食客味蕾,又照顾了他们的钱包,这种消费模式不存在问题。相比之下,带有主观牟利倾向去“骗”则显得很不妥当。餐饮门店可以卖“鸭肉”,但“挂羊头卖鸭肉”,就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一种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