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开出品牌奶茶一条街,高端茶饮能否实现新掘金?
“路过一个十八线小县城,遇到了一家正版的喜茶。”“我们这个小城市也有奈雪的茶了。”近日,不少网友发现,喜茶、奈雪等一众奶茶品牌,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小县城悄然冒头。同时,越来越多的咖啡馆,甚至星巴克、瑞幸等品牌也纷纷出现在县城当中。
这不巧了嘛,前几天热榜的克莉丝汀大面积关闭门店,濒临破产还记得吧?前一段时间(4月份)虎头局渣打饼行全线关停还记得吧?等等。同理,当这些高端茶饮也下沉到十八线小县城,这个模式有可持续性吗?十八线小县城,会是奶茶品牌的下一个掘金地吗?
一、现象:在县城,一杯奶茶30元计,566到833杯可实际盈亏平衡
不得不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县城毕竟是县城,平均收入低,人均收入可能3000元出头,是很难负担起20块钱一杯的奶茶。
- 再加上县城人口数量相对少,就算复购频率不高,也很难支撑一个能看得过去的营业额。这对对于大品牌们,想赚钱,确实挺难的,往往最多是赚个吆喝。那么,这些大牌们的开店逻辑是什么呢?
其实只要不亏,就当是打广告。培养未来消费群体。对于县城而言,一个月2000或者3000就能找到不错的门面。而在市区,一个月可能需要1万到2万。门面租金差为7000到15000。
再请三四个员工。人工支出在10000到15000。
还有,人工水电加租金成本大概12000到18000之间,以那些大牌的奶茶为例,材料成本大概在30%到35%,月营业额在1.7万2.5万之间可以实现盈亏平衡。
- 也就是说,一杯奶茶30元计,566到833杯可实际盈亏平衡。换言之,每天20到30杯的任务就可以维持店铺的生存。
看到了吗?其实赚钱真的不重要,那么大的一个招牌常年在那里,还不用付钱,这广告打得值。当然,它们还有自己的底层逻辑如下:
- 第一,中国居民有一种心理惯性,一个品牌在三五公里范围内,要是有两家以上的店,那它就是一个比较靠谱的连锁品牌。
- 第二,饱和开店能够借助外卖平台的力量,在30分钟内实现新鲜送达的暗示,突出一个鲜字。
- 第三,休闲消费大多都是冲动消费,而顾客们通常看见第一家店之后,走出几百米才会产生消费冲动,而这种冲动又会在30分钟之内消失。
于是,现在喜茶、奈雪、星巴克、瑞幸等都已经下沉到县城,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对老百姓来讲也是好事,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星级服务了。
- 如果能把这些饮品类的集中到一条街,形成一个热点或是集中地,做成淄博烧烤的现象级效果,那势必也会吸引附近城市的人员慕名而来,久而久之,就创出了饮品一条街的品牌,势必会给小县城增加活力,也会给县城的人文水平提升一个档次。
二、分析:大城市品牌,慢慢往下沉,这也是一个历史必然的趋势
或者我们也可以说,只要有一个品牌觉得它行了,它就会在各种力量的促使下,开启一个不断开分店下沉的道路。过去的麦当劳肯德基是这么干的,后来星巴克711罗森也是这么干的,如今的喜茶奈雪的茶也会这么干。
至于这么下沉,到底能不能成,到底是真的开遍全中国,还是县城几月游,就只能让事实来说话了。
想当年,麦当劳肯德基刚开到中国时,那都是以高端餐饮来定位自己的,我记得在90年代初,肯德基就在卖10元一个鸡腿,要知道,那时很多人一个月工资才多少钱?
- 但就是会有人像现在去吃米其林,吃高档餐厅一样,去肯德基麦当劳尝一下鲜。当年最有代表性的事件,莫过于有人选择在这些快餐店里办婚礼了。虽然现在看起来挺搞笑的,但在那个时代,就显得很正常,很可以理解了。
再到后来,肯德基麦当劳在大城市的店越来越多,但基本上都还是维持在二线城市,很多省份也是出了省会城市,就不会有其他城市有麦当劳肯德基了。
- 也正因为如此,当年德克士,就是在这个空白地带杀出了一个血路,很多小城市,都是在麦当劳肯德基进驻之前,就先有了德克士。一直到2010年左右的时候,我去很多县城,都发现,那个地方除了各种山寨的麦当劳肯德基之外,偶尔还会看到德克士。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接触的德克士忠实粉丝,都是因为他们成长的那个城市里,没有麦当劳肯德基,但是却有德克士。至于后来华莱士是怎么崛起的,那就是又一个故事了。
- 所以你看,下沉市场不是不能玩,玩得好了,对于新来的品牌就是一次逆袭的机会,对于老品牌来说,就是继续让市场份额快速增长的契机。后来海底捞的增长策略,也基本上是这么玩的。
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只能在大城市里看到海底捞,其他人只能听听海底捞的传说。自从海底捞上市后,有了各方面业绩的压力,就开始在一二线城市疯狂开店的同时,也会认真考虑很多下沉市场。
- 只不过海底捞的这个价位,在一些下沉市场,确实是很难玩得下去。毕竟你去一趟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也就是几十块的消费,尽管作为小城市的居民,可能会觉得小贵,但偶尔消费一次,还是觉得可以的。
而如果去海底捞,想要放开吃一次,那基本上就人均100往上跑了,这对于吃惯了小馆子的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如果去星巴克麦当劳的消费频率是一周一两次的话,到了海底捞这里,很可能就变成几个月一次了。
毕竟在一线城市,也没多少人觉得海底捞很便宜,但在一线城市,麦当劳随心配已经变成了受众人爱戴的穷鬼套餐了。
- 所以,理论上讲,喜茶奈雪的茶一点点茶百道等品牌都可以选择下沉,但到底能不能干得过蜜雪冰城,那就不得而知了。
三、本质:品牌奶茶店能不能掘金不知道,连锁店背后的资本是赚得盆满钵满
我想说的是,你以为连锁奶茶店赚的的广大群众的钱?其实背后的资本可能只想薅连锁老板加盟费,材料费,培训费等,开的越多人家越高兴,村上开一条街人家也赚钱啊,赔钱的又是谁呢?
- 我们要知道,以前喜茶和奈雪走的是高端路线、坚持自营,日子都不太好过;而走下沉路线、做加盟+强供应链的蜜雪冰城,站着却把钱挣了。当然,商业模式无好坏之分,只有“适者”才能穿越市场把这进化剪刀。
至于高端和低端,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种模式。这两种商业模式的区别,其实并不在于高端和低端,而是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理解,一个是“调节回路”,一个是“增强回路”。
- 门店管理上,自营模式下,店开得越多,管理成本越高,单位成本没有因为规模效应而降低多少。而加盟模式,让它本质上成为一个“自建渠道的食品供应链公司”,能够最大化享受到规模效应,加盟店越多,采购成本、生产成本、配送成本就越低。
选择直营还是加盟,取决于创造最大价值的环节在哪里。如果创造最大价值的环节在门店,比如星巴克主打的第三空间,那就应该直营;如果创造最大价值的环节是在供应链,比如蜜雪冰城、7-11,它们就选择加盟。
自营模式,开店策略是保持品质、小步慢行、求精不求多,店铺主要开在一、二线城市的综合商超和交通枢纽位置,比如高铁站和机场。
加盟模式,开店策略是快速扩张、饱和开店,像毛细血管一样下沉,店铺大多是三、四线城市的街边店和社区店,一线城市的门店只占全部门店数的10%。
对于如今的品牌们来说,数量众多、消费潜力又尚未完全释放的小县城是扩张市场的必然选择。小县城的消费者也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
- 总之,开辟下沉市场对于头部品牌来说,最大的优势在于成本的控制。很多连锁品牌的优势都是在于对成本的控制。如果一线城市卖20元一杯,五线城市也是卖20元一杯,但是一线城市和五线城市的商业租金可能相差甚远。
整体来看,奶茶头部品牌在下沉市场的单店营收可能会相对较低,但在成本上有很大优势,头部品牌在品牌调性方面也有一定优势,赚不赚钱是一回事,但这种大规模的效应下,背后资本肯定是能够赚得盆满钵满的。
最后的话:最终高端奶茶品牌能活下几家我不知道,但肯定会有存活下来的!
总之,咖啡奶茶,已经逐渐成为了年轻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吃一顿饭买一件衣服可能会比较纠结,但是喝一杯奶茶,一杯咖啡,却不用纠结什么价格。于是,在各行各业都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奶茶咖啡店的生意却依旧很好,有可能还比以前更好,因为大家减少了高消费,那低消费的频次可能会增加。
- 于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品牌店等又面临着市场扩张的压力,小县城就出现大量的的奶茶咖啡店,消费的“魔抓”开始伸向更年轻的消费群体,是不是所有店都能赚钱说不准,但可以肯定地说,有些店一定能够一直开下去,赚钱了。
#头条创作挑战赛#